2020年1月17日、9月22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分别印发了《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笔者据此编制了如下17个问题并进行解答,以期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年及近期、远景展期分别是哪一年?
2.省级、市级规划的编制主体、编制程序、规划成果分别是什么?
3.省级规划如何对市县规划进行引导、传导?
4.什么是国土空间、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主体功能区、地理设计?
5.市级总规的规划范围、层次及侧重点是什么?
6.市级总规对建设步行友好城市、完善蓝绿开敞空间系统有何要求?
7.市级总规对土地整治提出了什么要求?
8.如何发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作用?
9.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圈分别以多长时间划分?
10.城乡生活圈可分为哪3种?应以哪种生活圈作为完善城乡服务功能的基本单元?
11.市级总规中心城区一般包括哪些区域?不包括哪些区域?
12.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就否包括出差、旅游、就医等短期停留人口?
13.什么是慢行系统?主要包括哪几种系统?
14.按指标性质规划指标分哪3类?其涵义是什么?约束性指标包括哪13种?
15.什么是城镇弹性发展区?对弹性发展区面积有何限定?
16.城镇特别用途区主要包括哪些地域空间?能否调整?
17.哪些区域应划入城镇集中建设区?
1.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年及近期、远景展期分别是哪一年?
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2.省级、市级规划的编制主体、编制程序、规划成果分别是什么?
省级规划的编制主体为省级人民政府,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具体编制工作。市级总规编制主体为市级人民政府,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承担具体编制工作。
编制程序包括准备工作、专题研究、规划编制、规划多方案论证、规划公示、成果报批、规划公告等。
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附表、图件、说明和专题研究报告,以及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等。
3.省级规划如何对市县规划进行引导、传导?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通过分区传导、底线管控、控制指标、名录管理、政策要求等方式,对市县级规划编制提出指导约束要求。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要将上述要求分解到下级规划,下级规划不得突破。
4.什么是国土空间、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主体功能区、地理设计?
(1) 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包括陆地国土空间和海洋国土空间。
(2) 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对国土空间的保护、开发、利用、修复作出的总体部署与统筹安排。
(3) 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是指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对空间格局失衡、资源利用低效、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系统受损的国土空间,进行适度人为引导、修复或综合整治,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活动。
国土综合整治包括农村和城镇土地综合整治、重大自然灾害灾后生态修复。主要针对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村建设用地粗放、人居环境不优等问题,大力推进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乡村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产品生产能力,优化乡村人居环境。针对城市化地区国土空间利用效率不高、城市病日益突显等问题,在主要城市化地区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建设用地效率和品质,改善提升人居环境。
(4) 主体功能区是指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系统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形式的空间分异为依据,划分出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实施差别化管控的地域空间单元。全国主体功能区由国家级主体功能区和省级主体功能区组成,省级主体功能区包括省级城市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省级自然保护地、战略性矿产保障区、特别振兴区等重点区域名录。
(5) 生态单元是指具有特定生态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空间单元,体现区域(流域)生态功能系统性、完整性、多样性、关联性等基本特征。
(6) 地理设计是指基于区域自然生态、人文地理禀赋,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原则,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数字化等工具,塑造高品质的空间形态和功能的设计方法。
5.市级总规的规划范围、层次及侧重点是什么?
市级总规的规划范围包括市级行政辖区内全部陆域和管辖海域国土空间。包括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要统筹全域全要素规划管理,侧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战略部署和总体格局;中心城区要细化土地使用和空间布局,侧重功能完善和结构优化;市域与中心城区要落实重要管控要素的系统传导和衔接。
6.市级总规对建设步行友好城市、完善蓝绿开敞空间系统有何要求?
对建设步行友好城市的规划要求是:结合街道和蓝绿网络,构建连通城市和城郊的绿道系统,提出城市中心城区覆盖地上地下、室内户外的慢行系统规划要求。慢行系统是指步行、自行车等慢行方式出行使用的道路交通网络及附属设施,主要包括城镇与居民点内部的生活性步行交通系统、自行车交通系统;与城乡生态空间结合的,供人们健身、休闲的绿道网系统等。
对完善蓝绿(蓝”指水体,“绿”指绿地)开敞空间系统的规划要求是:结合市域生态网络,确定结构性绿地、城乡绿道、市级公园等重要绿地以及重要水体的控制范围,划定中心城区的绿线、蓝线,并提出控制要求。
7.市级总规对土地整治提出了什么要求?
土地整治应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结合村庄布局优化要求,推进乡村地区田水路林村全要素综合整治,针对土壤退化等问题,提出农用地综合整治、低效建设用地整治等综合整治目标、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8.如何发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作用?
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应同步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为城市体检评估和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基础。同时,探索建立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城市时空感知系统,促进智慧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国土空间精治、共治、法治水平。
9.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圈分别以多长时间划分?
城市群2小时商务圈;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城镇圈0.5小时通勤圈,是统筹城乡空间组织和资源配置的基础单元。
10.城乡生活圈可分为哪3种?应以哪种生活圈作为完善城乡服务功能的基本单元?
对应不同时空尺度,城乡生活圈可分为都市生活圈、城镇生活圈、社区生活圈等。社区生活圈应作为完善城乡服务功能的基本单元。
11.市级总规中心城区一般包括哪些区域?不包括哪些区域?
市级总规中心城区一般包括城市建成区及规划扩展区域,如核心区、组团、市级重要产业园区等;一般不包括外围独立发展、零星散布的县城及镇的建成区。
12.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就否包括出差、旅游、就医等短期停留人口?
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除城市常住人口外,还包括出差、旅游、就医等短期停留人口。
13.什么是慢行系统?主要包括哪几种系统?
慢行系统就指步行、自行车等慢行方式出行使用的道路交通网络及附属设施。主要包括城镇与居民点内部的生活性步行交通系统、自行车交通系统,与城乡生态空间结合的,供人们健身、休闲的绿道网系统等。
14.按指标性质规划指标分哪3类?其涵义是什么?约束性指标包括哪13种?
按指标性质规划指标分为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和建议性指标三类。约束性指标是不得突破或必须实现的指标;预期性指标是努力实现或不突破的指标;建议性指标是指根据地方实际选取的规划指标。
约束性指标共13种,其中市域空间底线类10种: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用水总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总面积、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林地保有量、基本草原面积、湿地面积、大陆自然海岸线保有率;空间结构与效率类2种:市域、中心城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中心城区道路网密度(千米/平方公里);空间品质类1种: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4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广场用地周边5分钟步行范围覆盖的居住用地占所有居住用地的比例)。
15.什么是城镇弹性发展区?对弹性发展区面积有何限定?
城镇弹性发展区是指为应对城镇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城镇集中建设区外划定的,在满足特定条件下方可进行城镇开发和集中建设的地域空间。在不突破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前提下,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可在城镇弹性发展范围内进行调整,同时相应核减城镇集中建设区用地规模。
城镇弹性发展区面积原则上不超过城镇集中建设区面积的15%,其中现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的城镇弹性发展区面积原则上不超过城镇集中建设区面积的10%,现状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城市、收缩城镇及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显著超标的城镇,应进一步收紧弹性发展区所占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城镇集中建设区面积的5%。
16.城镇特别用途区主要包括哪些地域空间?能否调整?
城镇特别用途区主要包括与城镇关联密切的生态涵养、休闲游憩、防护隔离、自然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地域空间。特别用途区原则上不得调整。对于开发边界围合面积超过城镇集中建设区面积1.5倍的,对其合理性及必要性应当予以特殊说明。
17.哪些区域应划入城镇集中建设区?
现状建成区,规划集中连片的城镇建设区和城中村、城边村,依法合规设立的各类开发区,国家、省、市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用地等应划入城镇集中建设区。
原文链接: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http://gi.mnr.gov.cn/202001/P020200120642346540184.pdf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http://gi.mnr.gov.cn/202009/t20200924_2561550.html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唐冶西路888号东八区企业公馆A21楼
邮箱:JTJT9986@163.com